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三零三站五必访”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关区民康街道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发布时间: 2018-11-21
来源:先锋网
字体显示【
打印
分享


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站为居民答疑解难。 (民康街道办事处提供)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城市经济集聚水平、承载吸附能力大幅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趋多元,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迅猛,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政法、综治工作,它已经是一项由党的建设引领、与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相连,统揽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

南关区民康街道地处老城区,特殊群体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人口构成相对复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社会矛盾集聚显现。街道主动适应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强化街道社区党建引领作用为主引擎,突出“系统、创新、互联、统筹”的工作理念,探索出“三零三站五必访”平安建设工作新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零工作法”

筑牢制度基础“兜底线”

“我们说的‘三零工作法’,是指排查筛查零死角、重点对象零漏管、问责追究零容忍。”民康街道党工委书记乔志新说,“三零”工作法旨在“定标准、兜底线”,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深化制度约束,着力营造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民康街道辖区面积小但居住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为了做好不安全因素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街道所辖四个社区党委成立了由网格长、网格党支部书记、综治协管员、楼栋长、民警组成的巡逻队伍,定期在辖区内特别是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外来可疑人员及时上前询问盘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建立了分类分级管理基础信息库和动态监测网络,真正做到“全街不漏户,每户不漏人”。

建立重点人员综合管控责任制,所辖社区网格与辖区派出所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做到“分片包干、专人管控、掌握行踪、思想引导”,每个社区都按照平安建设“十有”标准,建立平安建设组织机构、工作方案、工作制度、人员台账及帮教队伍等。对重点人员做到一人一档,每日掌握包保管控对象的行踪,让社区党委从思想上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关心他们。

平安是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平安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民康街道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平安建设工作“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制度,严格落实“街道、社区(片区)、网格”三级包保责任,把触角延伸到网格。完善督查考核评价制度,对重点人员管控工作不力,存在隐患较多的网格片区,开展专项整治,限期解决问题。

“三大服务站”

探索创新模式“转观念”

劳动纠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在民康街道,辖区居民在法律咨询服务站里就可以咨询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能够以这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为老百姓做点事儿,我很骄傲。”吉林省良智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英杰说,律师进驻社区开展法律服务,通过咨询、调解、法律讲座等形式将法治思维植入老百姓意识中,是推进法治社会进步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民康街道党工委在平安建设工作中转变观念,摒弃过去“管控为主”的工作理念,以“管教结合、服务为本”的思想,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设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站助推“法治化”建设。街道投入20万元建立了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站,将社区、派出所、律师、检察院、法院、司法所、公证处等全部纳入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同时,街道党工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吉林省良智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天都有一名专职律师到法律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对辖区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等困难家庭实行无偿法律援助,对其他居民代理诉讼案件低偿收费。服务站建立以来共受理150件法律咨询服务需求,惠及居民400余人。各社区党委还定期利用新时代传习所等平台开展法律大讲堂活动,培养居民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建设宣传教育服务站助推“信息化”建设,在九圣祠社区建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营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浓厚氛围。同时,创新开展“互联网+平安建设”的服务模式,通过开通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手机APP客户端,宣传创建平安社区主要内容,定期推送法律知识等服务内容。各社区通过“平安家庭、平安网格”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居民、商户、企业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将基层平安建设覆盖到各个领域、行业、家庭,真正发挥街道党工委在意识形态上的引领作用。

针对街域内的特殊人群,成立特殊人群服务站,建立由社区党委书记、网格长、民警、司法所进行全方位对接的“包保责任制”,重点打造“照亮回家的路”“心晴阳光”“红色581”等党建服务项目,做好特殊人群的帮扶疏导教育。街道发挥党工委的政治引领作用,与爱心企业对接,让企业提供工作岗位,确保“两劳释解”回归人员能够自食其力,重新融入社会。“心晴阳光”服务项目引进了沁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定期为回归人员提供心理疏导,目前全街23名刑满释放人员无一人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五必访模式”

织密工作网络“全覆盖”

生活在民康,生活在西门里我很幸福,这是民康街道西门里社区居民温兴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在这里的老年人,下棋、遛弯、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是他们舒心晚年生活的日常,更让老年人舒心的是社区网格长就像儿女一样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办个证,跑个腿,领个补贴是常事。“我们小区现在别看没有正规保安,但大家谁都不担心安全问题,白天由我们这些老兄弟姐妹义务巡逻,晚上有警区片警巡逻,大家特别放心。”温兴玉说。

在平安建设工作中,民康街道积极探索建立“五必访”工作模式,即领导干部“定期访”、重点人员“随时访”、可疑人员“及时访”、困难群众“爱心访”、不稳定因素“跟踪访”,在责任落实、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中全面开启精细化治理。

民康街道积极发挥党员志愿者、综治协管员、民情信息员、矛盾调解员等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群策群力,为及时化解矛盾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充分依靠群众,组建和发展由居民组成的矛盾调解队伍,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努力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九圣祠社区党委自主培育的草根社会组织“七彩帮帮团”,包括政策宣讲、敬老爱幼等七支志愿服务队伍在宣传阵地建设、特殊人群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涉毒人员,民康街道成立了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定期了解涉毒人员详细情况,发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上报。针对在押人员家庭,街道党工委通过联系爱心企业,举办帮扶包保活动募集了近两万元,为两劳释放、在押人员家庭解决了子女就学、日常生活等难题。针对精神疾病人员,街道、社区积极帮助申请办理低保或救助,帮助联系定点医院实施治疗,不能治疗的由街道、社区定期走访,防止精神疾病人员出现肇事肇祸情况。

同时,充分利用全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三级平台。每天社区网格长到网格内巡查入户走访,发现问题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的通过区里统一配发的手持终端上传至综合信息平台,区职能部门派人现场处理。2017年至今,全街共调解矛盾56起,成功化解53起,调解率95%,在源头上遏制住不稳定因素的滋生,使得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实事求是地讲,‘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难’。如何把群众的需求了解清、解决好,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乔志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不断深化党建引领社会综合治理的工作内涵,立足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作为重要方向,以精准高效服务群众为着力点,以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加强基层治理中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为主要内容,整合组织、社会、宣传等各类资源,共同打造平安法治幸福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