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莲花山度假区以第一书记为抓手 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8-12-20
来源:先锋网
字体显示【
打印
分享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今年6月莲花山度假区在向贫困村党组织派驻2  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新增派24名优秀干部到非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为莲花山度假区新一轮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打造一支坚强队伍,引领第一书记勇挑重担

莲花山度假区坚持“选能人、抽硬人”的原则,着力打造“三强”第一书记队伍。一是严把选派标准,突出政治素质强。严格按照单位择优推荐和组织考核程序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人员均为各派出单位后备干部或处、科级业务骨干,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作风扎实,平均年龄38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硕士7人,博士1人。二是精心谋划设计,保证帮扶能力强。为便于第一书记有效开展工作,度假区创新搭建了“3+1”帮扶工作平台,即1个机关正处级单位+1个骨干企业(合作社)+1名第一书记,共同帮扶1个村,整合多方资源多角度帮扶,为各村在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路子、想法子,争政策、筹资金。三是明确任务清单,确保落实实效强。结合帮扶村实际,按照“理出一条发展思路,扶持一个产业项目,建设一个示范支部,组建一支后备队伍”总体要求,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第一书记具体工作任务“作战地图”,分6大类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全年驻村不少于52天。对工作任务实行台帐式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做到“年初定账、月度对账、季度查账、年底交账”,保证各项工作优质高效推进,让选派干部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二、建立一个保障体系,帮助第一书记鼓劲充电

为保证选派的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基层一线干事创业,莲花山度假区做到“三个重视”,切实为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提供保障。一是重视沟通联系,在组织上关怀。度假区组织部门、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通过谈心谈话、实地调研、树立典型等方式,及时了解第一书记工作进展情况,掌握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第一书记的组织归属感,使第一书记快速进入状态、适应岗位、踏实工作,保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二是重视资金投入,在经费上支持。今年度假区新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专项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将各村组织运转经费由20万元提升至50万元,办理第一书记人身意外保险,落实第一书记每人年度1万元工作经费、每月100元通讯补贴和每天100元驻村工作补贴,为第一书记鼓起干事的“钱袋子”,撑起创业的“腰杆子”。三是重视实际业绩,在提拔任用上倾斜。度假区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以“第一书记”作为试验田,创造性地提出“用‘第一书记’培养人才,从‘第一书记’选用干部”的人才培养使用新理念新模式,同等条件下,对派驻农村基层期间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在提拔使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三、创新一套考评机制,激励第一书记敬业奉献

为确保工作落准落实,莲花山度假区建立选派第一书记专门考评体系,形成记实、测评、考核“三个捆绑”,激励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一是建立日常记实档案,在过程上看。制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记实》和《第一书记入户访谈记实》,作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的第一手佐证材料。建立“第一书记工作微信群”、“第一书记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平台”等载体,既可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晒出工作动态进展,亮出“成绩单”,又能方便第一书记在工作中遇到难点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借鉴,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二是建立群众测评机制,从耳朵里听。针对第一书记的工作阵地在农村,工作对象是群众的工作实际,度假区成立群众测评考核工作组,围绕第一书记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导,通过不定期督查,注重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印证业绩,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第一书记工作实绩的“试金石”。截至目前,驻村“第一书记”共认领目标任务125个,走访群众532户,帮扶贫困户143户,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47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6件,群众满意率100%,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莲花山度假区成为全市为数不多的接访举报件为零的地区之一。三是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在成果上验。出台《选派第一书记考核管理暂行办法》,严明考核管理“十一项制度”,将第一书记在农村基层的具体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发挥作用不明显和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予以“召回”,将所有第一书记个人表现和考核材料存入个人档案。目前,第一书记在度假区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推动完成景区化美丽乡村建设及产业发展规划26个,协助村对接中庆集团、多恩集团和青怡坊集团等企业20家,参与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个,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大幅提升,预计年底平均可达到15万元以上,超过规定标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