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孔雀缘何东北飞?长春人才新政逐渐发力

发布时间: 2018-09-03
来源:先锋网
字体显示【
打印
分享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作为新中国工业起步的摇篮,东北地区曾以工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备、技术工人数量庞大引以为傲。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东北地区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经济增速一度放缓,导致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北雁南飞”,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落户、安家。人才流失一度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痛点和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长春市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推进协调机制

  随着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近两年东北经济逐渐回暖,2017年长春市GDP增长8%,2018年上半年GDP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站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起点,长春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要大力改革,有效破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放开视野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学以致用培育人才,全面形成“拴心留人”的制度环境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长春市发布人才新政20条

为全市500户规模以上企业解读人才新政

  2017年以来,长春相继发布了“人才新政20条”,启动招才引智“万人计划”“暖流计划”……截至目前,长春市已出台与引人、留人、用人有关的政策近30个、200多条……条条都是真金白银,叠加释放政策红利,在全市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浓厚氛围。

  2016年以来,长春市年均新增人才近3万人;2017年,吉林省内高校长春生源本地就业率达到71.41%,较上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省内其他地区及外省生源留长就业率较上年提高13.6%;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15.7万人。

  从过去的“北雁南飞”到今朝的“孔雀来兮”,长春已经实现人才正流入,人才新政的魅力正在进一步凸显。


  动作:“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赢得“抢才战”

  2018年初,海南、天津纷纷推出人才新政,掀起“人才抢夺战”。事实上,长春制定和推出人才新政的时间比海南、天津更早。长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层面,长春已经走在了全国“第一方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真金白银”,焉能打赢“抢才战”?长春市人才经费由2016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近5亿元,增长近100倍。

长春市人才公寓

国内知名企业参与长春人才公寓项目

  为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对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世界一流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或股权投资支持;给予博士、硕士等人才安家费补贴,为新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人才公寓等。

  长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小兵说:“我们在人才政策研究方面,主要就是发挥长春市的相对优势,打好服务牌。”

留学归国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推介

  长春人才新政实施仅两个月,就引进各领域人才2486人,从本科生至博士生,不仅能获得一次性安家费,还可以入住政府补贴30%的人才公寓。

  2018年4月,长春市又推出人才政策,对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企业高级人才,参照其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市区两级留成部分的额度,用市人才专项予以奖励,最高奖励额度20万元,预计将有12000名高层次人才受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长春的中直龙头企业,集聚大量高层次人才,仅这两家企业就有近3000名高端人才享受到这一政策。


  嬗变:“北雁南飞”到“孔雀来兮”

凤还巢北京招聘会人头攒动

  在人才政策红利的驱动下,近两年,长春实现了从人才流失到净流入的嬗变。

  在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园的人才公寓内,独立卫浴、空调、电视机、办公桌椅、衣柜、床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每套面积47平方米,提供的是酒店式管理服务。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完全可以满足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工作人员说。

  为了吸引更多外省高校毕业生留在长春工作,长春市在全市30多个小区和园区建设人才公寓5000多套,为到长工作且在长春无住房的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解决过渡性居住问题。

  润德集团专业化运行的“人才公寓”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分布在全市16个小区,共有2431套精装修公寓式化住宅,可容纳6000多人居住,配备家具、电器,可拎包入住。入住流程实现“线上选房——线上审核——线上缴费——拎包入住”,不必多跑腿儿。还有30%的政策财政补贴,租金仅为同区域、同类型住宅租金的70%。

大学生留长创业行动吸引青年英才积极参与

  长春人才新政规定,对企业引进且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的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生给予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分别给予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次性安家费5万元、8万元。对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在长自购住房的给予20万~50万元购房补贴。

  住房红利只是引才新政的一部分,释放出对人才的“满满诚意”。

  “最近几年,随着长春软硬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在长高校毕业生选择留长就业创业。”长春市人社局就业处处长孟祥印说。

  长春市高校毕业生“回流”趋势开始显现。据长春市人社局统计,2017年,吉林省内高校长春生源共4.2万人,留长就业3万人,本地就业率达到71.41%,较上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省内其他地区及外省生源留长就业2.5万人,较上年提高13.6%。

  吉林大学每年毕业生超过1.5万人。据吉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钟新介绍,近两年吉林大学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态势稳中向好,留长工作毕业生数量在持平的基础上有增加的趋势。吉林大学汽车制造、医学类优势专业的很大一部分毕业生留到当地就业,分布在政府机关、一汽、医院等机构和单位,为吉林省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

  “在长春人才新政的驱动下,近两年,长春市已经呈现人才正流入状态。”长春市人才办副主任徐景惠说,近两年,长春市经济向好、发展提速,正吸引各类人才加速集聚长春。

  据长春市人才办统计,2016年以来,长春市年均新增人才近3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市人才总量达115.7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9.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61万人,高技能人才16.1万人,社会工作人才0.7万人。全市各类高端人才11.5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3人,“万人计划”专家80人。

  从过去的“北雁南飞”到今朝的“孔雀来兮”,长春人才流动情况悄然改变,人才新政的魅力逐渐显现。


  经验:长春新区打造“引才”样本

  长春新区一直是长春全面振兴发展的“领头雁”和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在“抢才”战略上同样以“新区速度”领跑长春。

  2017年长春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29703户。

  2016年5月,吉林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长春新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三级联手合力建设人才试验区。

  长春新区迅速行动,紧盯产业、企业和项目需求,突出“高端+实用”,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推进“侨梦苑”和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培养域内外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了“产业兴起、人才回流”的人才聚集效应。

  2017年初,零下30摄氏度的大冷天,长春新区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龚莉第一次拜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系主任王玉金,与“本来无甚去意”的王玉金谈得颇为融洽。

  回到长春,龚莉又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这个项目新区太需要了。”两个月后,龚莉再次赴哈,怎么合作?如何干事?双方谈的全是干货。同时,龚莉热忱邀请王玉金到长春新区考察。

  不到20天,王玉金来了,而且连续来了两次。

  2017年5月,春暖花开,龚莉一行三赴哈尔滨,终于签约成功。

  2017年10月,王玉金的项目落户长春新区。11月8日,长春市推出“人才新政20条”。王玉金的项目和人才团队立即享受到现金奖励、股权投资、人才公寓等多条新政红利。

  短短几个月,3000平方米的厂房内热火朝天,6名“80后”博士追随王玉金而来。

  目前,270户外资企业、39户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1868名世界各地的高级人才、4314名外籍留学生在此扎根,中俄科技园、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园区陆续建成。

  2017年,长春新区人才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新引进孵化项目240个,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有1人入选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4名人才入围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新区聚才、引才能力明显提升。

  2018年,长春新区将新引入大学本科以上人才5000人以上,列支2亿元专项用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

  早在长春推出人才新政之前,长春新区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出台了“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出台实施了“对高端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或股权投资”“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给予2-20万元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

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2017年,长春新区对入选“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的16个人才项目给予1670万元无偿资助。组织开展长春市(2017年)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对入选的30个项目共给予300万元无偿资助。

  2018年初,国家为支持长春新区引入人才,将其列入了首批外籍人士出入境改革试点地区。

  此外,长春新区与吉林省公安厅积极推进,公安部将长春新区列入出入境政策措施优化和扩大实施范围,在长春新区实施4方面7项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政策,为外籍人才申请居留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经过长春新区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以向公安部门申请中国绿卡,最长可享5年居留权。”长春新区人才办公室主任王奇志说,这项政策简化了外籍人士出入境手续办理程序,对长春新区引进人才有重要意义。


  成效:庭栽栖凤竹 吸引产业人才35.8万

  “现在,办公室电话都要被打爆了,全是咨询政策的。”长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小兵说,做人才工作,单打独斗能力有限,得握指成拳,举全区之力,发挥比较优势,依托重点产业打造“产业人才高地”。

  近年来,长春经济回暖。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实现8%的增速,经济增速领跑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户数分别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

  2017年全市实际引进内资项目741个,金额1500.4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市实际引进外资74.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长春市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亦下足功夫。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30多天的“华为长春云数据中心”项目是“长春速度”的体现;“项目秘书制”和“只跑一次”政务改革为长春赢得了良好的营商口碑。

  今年长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200个,滚动储备亿元以上的项目1000个,按照一个项目配备一名领军人才测算,需要各类产业领军人才2200人。

  主管项目工作和投资管理的长春市商务局副局长任宏雷比从前更忙了,“与过去相比,现在招商更注重优质项目,注重项目与城市主导产业的匹配度。”任宏雷说,2017年,长春市提出产业招商,即以3个支柱产业和6个千亿级产业为核心的17个产业进行招商。

  截至2018年5月,已经有“华为”等71户世界500强、69户国内500强和34户央企落户长春市,其中不少都涉及大数据、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高科技、高端服务领域。这些大企业的入驻,对人才形成了强大吸引力。

  长春新区形成了“产业兴起、人才回流”的人才聚集效应。

  “长春市拥有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产业,汽车、轨道客车和光电信息等产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要根据产业基础特点,在产业上建设人才高地,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杨小兵说,2017年末,长春市已分三级建立了15个产业人才高地,与12所大学、19个科研机构和18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建立了产业人才联盟,吸引产业人才总量达到35.8万人。


  升级:打好“人情牌” 凝聚“吉人回乡”

  人才争夺,不能只靠经济待遇,还要打好“人情牌”。

长春金赛药业生物技术研究院专家与技术人员探讨技术创新

  “留人才,一是物质激励,二是未来发展空间,三是家乡情怀。”吉林省创业促进会会长魏兰总结多年经验。除了人才新政,长春还重点打好“人情牌”——凝聚吉林省和长春市走出去的人才,激活他们的“乡愁”和“归乡情结”。

  2018年,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组织召开了“吉人回乡创业就业合作座谈会”,对全世界的“吉人”发出家乡的召唤。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晓彤认为,“吸引人才”也是一种营销,要找到优势和卖点,比如长春22℃的夏天就很有吸引力。

  王健大学毕业后留在长春已经15年了,他说,长春是一座很有人情味儿的城市,长春人朴实、热情、包容性强,这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2017年,长春市第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同时荣获“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获得感案例奖”。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旧城更新改造工作始终,将长春建设成为“本地人幸福、外地人羡慕”的优秀城市,将长春建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机,长春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可以有所作为。”杨小兵说。

  长春人才战略,不仅要“招来女婿”,还要“留住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当务之急是用好现有人才。”杨小兵说,长春市在本轮人才竞争中,将相当大的精力放在盘活本地人才存量,调整人才结构、转变思想观念上,充分发挥本地的智力资源优势,“招来女婿也要留住郎。”

  实际上,长春市的人才储备颇“富”。全市有高等院校37所、科研院所9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院士工作站15个。拥有各类高端人才10.5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3人,是全国第四大智力密集城市。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4995件,授权量8190件。(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