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朝阳区:“强、聚、融” 助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8-12
来源:先锋网
字体显示【
打印
分享

朝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构建“丹凤朝阳”人才工作体系,突出抓好“强、聚、融”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才工作水平,奋力开创朝阳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构建“强起来”格局,让人才从“心向往之”到“纷至沓来”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资金投入、制度供给、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人才优先保障,下大力气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重要支点。强化政策保障。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成员单位调度会,研究部署全区人才工作。发挥政策招引作用,出台“春城学子聚朝阳”“院校专家朝阳行”“百家院企宣传月”等系列文件,倾力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截止目前,全区已引育各类人才8000余人。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117位领导联系服务专家339人,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增强广大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率先将14个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530户在孵企业纳入“万人驻(助)万企”服务范围,集中解决了税收减免、企业注册等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强化后勤保障。实施人才创业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三心”工程,办好医疗保健、子女教育、人才落户等“关键小事”,加大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聚过来”蓄力,让人才从“盘活总量”到“做优增量”

紧紧围绕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奋斗目标和朝阳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有力度的举措、有温度的服务多方式招才纳才。健全朝阳“人才库”。以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度,按领域对优秀人才进行分类,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库内现有院士7名,吉林省B类以上专家12名,信息科技、交通运输、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人才354名。成立科创“智囊团”。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致敬科技工作者,命名20名“朝阳科创先锋”,聘用10名科技发展顾问,选派68名科技人才担任吉林省企业“科创专员”、入住企业兼任“科创副总”2年,通过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为朝阳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发挥资金“源动力”。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补助资金等,助力人才和企业发展。今年以来,为各类企业兑现政策奖励资金6400余万元,为1026名各类人才发放奖励资金1190余万元。

推动"融进来"赋能,让更多的“行家里手”能“大显身手”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朝阳区着眼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建强科技人才、社科人才、青年人才三支队伍,让其各展其能。注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积极构建“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的合作机制,“智汇朝阳”科创联盟已吸纳高校和科研院所16个、科技企业100余户,发布联盟供给需求清单百余份,完成技术交易合同151项,合同金额超1.5亿元。注重发挥社科人才“助推器”作用。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星火青音·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骨干培训、学习交流会、创意征文、书画征集、短视频大赛等线上线下活动100余场,使宣传教育活起来、实起来、火起来;与吉林大学合作选派优秀大学生兼任基层团组织副书记,63名大学生成功签订聘任合同,切实打造校地合作新品牌。注重吸引“新生代”高校毕业生。牢固树立投资青年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建立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等大学生实训基地24个,成立长春市罡恒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博士后工作站2个,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33场,达成就业意向20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