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深入解放思想 聚力改革创新 在长春振兴发展大局中体现组织担当

发布时间: 2020-09-17
来源:先锋网
字体显示【
打印
分享

长春市委组织部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组织全系统认真开展 “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需求处入手、问题处着力、矛盾处突破,以思想大解放、行动大担当为长春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事以人兴,业以人立”。当前,长春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骨干队伍。市委组织部牢固树立“重德才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成事作为识别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打破隐性台阶和论资排辈,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一是注重战略培养。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确保事业薪火相传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三个一批”培养工程,推进选调生“千人优选”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遴选工作,近年来面向“双一流”高校和省属院校分别招录专业类选调生268名、党政综合类选调生668名,从基层遴选优秀年轻干部262人。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摸清全市年轻干部底数,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数据库,2019年新提拔市管干部中优秀年轻干部比例达到24%。实施年轻干部“通渠蓄能计划”,从8家驻长中省直企事业单位择优确定21名挂职干部,签署干部培养合作交流框架协议15份,为统筹干部资源、打通干部交流壁垒积累了实践经验。二是科学容错免责。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出台实施容错免责机制操作办法,正确把握失误性质和影响,与市纪委监委密切配合,对2名适用容错免责的基层干部免予纪律处分,让干部打消顾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建立落实澄清保护办法和函询回复采信反馈制度,对2个市管班子和1名市管干部的不实举报进行澄清保护,旗帜鲜明地为负责者负责、担当者担当、干事者挡事。实施“暖心行动”,对2017年以来受处理处分的73名市管干部逐一进行“暖心谈话”,对13名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大胆使用,让知错改错、勇于担当的干部回归“干事舞台”。三是突出正向激励结合2019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组织开展长春市“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表彰工作,共评选“干事创业好班子”9个、“担当作为好干部”32人,全市进行通报表彰,既给物质奖励,更重精神激励,并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营造了崇尚实干、竞进有为的良好氛围。

二、筑牢坚强战斗堡垒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市委组织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构建“三长”联动机制为织密防控治理网络、推动基层治理,通过组织推荐、居民推选或个人自荐等方式,从有热情、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中选任35170名楼栋长和124665名单元长,建立起熟悉情况、乐于奉献、履职尽责的“三长”队伍,“抗疫”期间,“三长”队伍累计协助排查4.8万余名中高风险地区返长人员,配合做好708名密接、次密接人员居家隔离、消毒消杀、物资配送等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秩序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强保障。是实施“双派双促”计划。为培养储备接续力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组织实施“双派双促”计划,选派180名年轻干部深入到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任务较重的乡村挂职专职副书记和第一书记,引导干部在基层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成长成才,助推乡村振兴任务全面落实。三是开展“双向承诺”活动。通过党组织围绕思想政治引领、助力健康发展等6方面内容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承诺践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围绕工作支持、活动支持、保障支持3方面内容向党组织承诺践诺,积极搭建党组织与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桥梁纽带。实施惠企政策打捆发包,整合22个部门50余项激励措施,并按照“职能部门牵头、社会力量参与、专业人才领衔”模式,组建6类发展服务团,优先服务星级企业,有效激发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抓党建工作内生动力,累计为星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兑现激励政策342项,开展助企服务150余次,拨付奖励经费250余万元,招聘各类人才2800余名,争取融资贷款近14亿元,有效激发了星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荣誉感和获得感,相关创新举措得到新华社客户端、长春日报、长春政事儿等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三、厚植优良创业土壤,积极搭建聚贤纳才高地。“没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市委组织部主动回应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对人才的紧迫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用为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服务能级,加速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汇聚。一是打造专家人才服务平台。依托院士专家联合会、专家服务中心以及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打造“三级服务平台”,建立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协调办理“二级医疗保健”待遇,根据人才需求量身定制精准服务,300多名高层次专家人才享受到“一对一”“管家式”贴心服务,一次性为8位高层次人才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二是完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扩大人才公寓规模,满足引进人才的过渡住房需求。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公寓5000余套,累计入住人才3200余人,建设红旗小镇高级专家公寓1000余套,重点满足一汽等人才集聚度高的大型企业引才需求。三是强化人才资金保障。协调市财政持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在每年500万人才工作经费基础上,单独列支2亿元人才政策专项资金,各县(市)区、开发区也都进行配套。近两年,市县两级人才开发投入突破10亿,超过2万名人才受益,其中,为1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4名省级领军人才兑现奖励3000万元,为5027名应届大学生发放安家补贴1.6亿元,为5991名高端人才发放年度奖励1.1亿元,为28家上市企业发放2000万元奖励资金;加大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检验检测、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科技服务资助力度,共为160余家企业发放“创新券”1.47万张,兑现资金2323万元;支持17家企事业单位建设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给予3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

四、发挥组织保障作用,聚焦中心大局履职尽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鲜明主题和应有之义,坚持自觉融入、主动服务,努力将组织部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振兴优势。累计抽调近4万名干部投身“专班抓项目”“万人助万企”“城市乱象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等全市重点工作,深入改革发展主战场和服务群众最前沿。一是推进“专班抓项目”督查考核。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将考人与督事考绩有机结合,变考核的资源为工作的动力,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立体化督查考核模式,深督实查。探索出“两结合、三深化、四督促”路径,推动专班领导落实包保项目227个,推动解决重大项目问题35个,督促专班直接解决问题34个、推动属地解决问题42个。一批久拖不决的重大征收项目重新启动,一大批产业类、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棚改等项目先后进场施工,探索出一条以督促考、以考促进的服务经济发展新模式,切实形成了合力抓落实、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制定全市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1项举措,成立长春市驻村第一书记协会,打造了代言产品展示中心,组织“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产品进媒体、进展会、进社区,累计实现销售额1.6亿元。印发《长春市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明确16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各项工作落实。立足解决村级组织“缺钱办事”难题,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对186个集体经济扶持村支持力度,2019年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1117个。深入开展村党支部联建共进行动,组织291对地域相临、产业相近的村党支部开展联建,以强带弱、联村促乡。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开展“家乡有求·我来帮”“县乡村三级干部包村到户”“三推两帮一扶持”三项工作。全市3.6万名干部包保1465个村、50.8万户农户,组织6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家乡有求·我来帮”活动。开展“环境整治·我带头”“守护家园·我承诺”两个主题党日活动,全市1692个村党组织、7万余名农村党员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加快实现了农村环境“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