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关于“互联网+党建”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16-08-20
来源:先锋网
字体显示【
打印
分享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作为引领性技术,正在发生看不见止境的变化,其规模之宏大,发展之迅速,令人应接不暇。特别是“互联网+”的提出,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思维理念、生产方式、产业样态和社会形态。相关研究表明,网络终端的功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信息高速公路每半年就拓宽一倍,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平方的速度增长,信息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工作革命。各行各业唯有变革,融入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时代,实现创新发展。如何把握“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影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前瞻思考的课题。为此,我们在部领导指导下,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如下成果。

一、“互联网+”是什么、怎么看?

“互联网+”理念,最早是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2014年,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对“互联网+”工作的基本概念、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行动,作出了明确规定。概念上,明确“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原则上,确定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五条原则;行动上,包括“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便捷交通”等11项具体行动;目标上,提出到2018年,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目前,从行动指导意见和实践上看,国家对“互联网+”的着眼点在经济产业领域,主要是以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在现有产业扩散、应用和融合的过程,以此加速创新驱动,提高企业效能,推动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9月10日—12日在广东佛山举行)。实质上,“互联网+”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而是在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跨界、商业模式颠覆和产业融合过程中,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经济社会形态。分析“互联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我们理解,“互联网+”至少有四层内涵:

1、“互联网+”是一种新思维。不同与传统思维方式,“互联网+”以开放、平等、协同、分享的新思维改造传统产业、经济和社会,是以一种软手段获取经济和社会的提升;

2、“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综合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日前,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推动技术进步,改变生产方式,提高质量效率,从而激发社会经济实体新的生命力;

3、“互联网+”是一种新兴业态。通过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和形成了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打造出新的增长点。比如,“滴滴打车”、 “专车服务”、“支付宝”的产生;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业态;比如,万达商业与苏宁云商的合作,苏宁易购云店落地万达广场,实现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开辟了“互联网+零售”的全新商业零售定制模式。

4、“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社会形态。互联网首先在与经济领域深度融合的同时,不断向社会各领域延伸和拓展,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要不要“+党建”?

党建工作是公务事业,需要服务工作对象,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工作对象在变化,党建内容就要变化,社会在发展,党建工作就要与时俱进。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85.8%,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另据环球网的一项调查,我国党员网民至少有6000万人,党员身上带手机、单位用电脑已是普遍现象。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等党员群体,可以并愿意借助互联网接受教育。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乡村,全国党建网站发展到500多个,各地普遍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党员教育或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平台达132个,党员教育或党建手机报共有99种。目前看,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必然趋势。

第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当今,人类社会、计算机和物理世界的三元融合已经成为社会现实,信息服务进入普惠计算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既可以改变和丰富生产力的内涵,也自然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进而导致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生产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上层建筑包括党建工作就要主动适应这一社会现实和发展要求。

第二,互联网是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面对党的建设新问题、新趋势、新要求,党的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和引领党建工作新常态,形成党建工作新动能。比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干部信息整理需要广泛动员、深入调研、全面收集数据意见、提出预测办法。此时,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社交媒体等网络手段,就可以直接提供准确、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撑。运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是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应有之义。

第三,互联网“+党建”是回应党员干部群众期待的现实需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互联网+”是有效管用的手段和平台。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党同网民的关系,成为党同群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是党的基层建设的力量源泉,党员网民懂网用网,会成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互联网已经成为发动党员、组织群众的沃土。党组织借力互联网组织、发动、凝聚党员干部群众,可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目前,各方面对运用互联网加强党建工作形成了共识,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互联网+党建”这一概念。从工作实际、适度前瞻的角度出发,我们理解,“互联网+党建”: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下,党建工作合理适应“互联网+”思维,嫁接“互联网+”技术,融合“互联网+”方式,利用“互联网+”资源,增强工作质量和效率,创新工作样态,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过程。可以引申到党建工作各个领域,比如“互联网+党员管理”、“互联网+党组织服务”、“互联网+人才创业”、“互联网+干部教育”,等等。

三、各地应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自1994年4月,中国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链接,各地党组织及组织部门就不断尝试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建立互联互通党建网站。普遍性的做法是,利用互联网建立党建网站、开办网上党务工作论坛、组建网络工作队伍等,有效传播党的声音、扩大党的影响。比如,中组部主办的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一些基层党组织建立的“e支部”、“党务通”平台,把党建阵地拓展到网络上,把组织活动开展到网络上,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进行舆论引导,破除谣言、宣传正能量,等等。

2、开发党建工作服务平台。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与党员干部群众对接平台,实现有效管理和高效服务。比如,在中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直通中南海留言板”;在全国,一些组织部门建立对外服务网站,开发多媒体网络服务平台。湖北省英山县打造“智慧党建·英山红网”,党员群众手指轻触,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学习娱乐、互动资讯、视频管理、在线办事等服务;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开展“移动式”网上党组织建设,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网上党组织(单纯建立一个党建网站)组建模式,采取“微信+QQ群+短信平台+网上党校+服务管理平台”运行模式,着力实现“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反映诉求、大事决策”目标;在本地,南关区建设了党建信息平台,从2014年底升级了基层党建子系统,在全区26个党(工)委以及64个社区、村开放使用端口,累计录入各类信息10万余条,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信息库以及党员队伍信息库。目前,该子系统已初步具备了GIS党建地图、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工作纪实、学习交流和数据管理六大功能模块和按组织设置统计、党员明细条件查询、在职党员进社区统计、党建知识、理论研究等60个子模块。此外,还积极开通社区公众互联网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社区QQ群、微信平台建设,使党员群众更快了解社区活动;研发APP手机微信公众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电影娱乐、购买火车票、天气查询等便捷服务。绿园区基于互联网,开发了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综合管理平台,将大部分组织工作业务和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集成在平台之上,集数据管理、工作管理、事务管理、教育培训、宣传展示、互动交流、考评监督功能于一体,使党建和民生工作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二道区试点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一门式服务),整合区内民政、人社、残联、卫计、住建、共青团、工会等7个部门、104个服务项目职能部门数据,提供审批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和印鉴下放等民生服务,并逐步实现各服务中心之间信息共享,为党员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3、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运用互联网手段,解决一些老办法不管用的重点难点问题,催化产生新的方式方法。比如,我市创办干部网络学校,设计了网络专题班供学员自选学习,提高干部教育工作效率,强化干部能力建设。一些地方试行干部提拔网上公示,干部日常监督、八小时外监督网络数据收集,“晒干部家底”,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很多沿海发达地区党政机关,通过网络掌握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把高技术研究成果放到网上推广拍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通过网上流动党支部、手机短信微信讲党课等方式,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上海选宣传,评选优秀党员,宣传优秀典型事迹,等等。

4、加强党建信息互通共享。重点打造对工作数据的互联互通云应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中组部与各级组织部门的“大组工网”。通过大组工网,实现中组部与各级组织部门联络的“扁平化”态势,使基层组织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中组部最新政策要求和目标指向,打通了一条上下贯通的信息通道。各地报送的信息和数据,经中组部“大组工网”管理后台处理后,自动生成全国组织系统“大数据”,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提高了信息使用效率。建设“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为上下级、域内外之间工作交流提供了便利,节省了参会时间、节约了办会成本,为组织部门的作风养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对“互联网+党建”的前瞻性思考

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理念、嫁接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阵地,创新党建工作。目前,“互联网+党建”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更多体现的是“互联网+”的工具属性,没有体现“融合”“催化”“创新”效能,确切地说是“+互联网”模式,而不是“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怎么“+党建”,我们考虑,“互联网+党建”,绝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站或者平台,绝不仅仅是应用了微信、QQ群等互联网媒介,而是一个综合深度融合的过程,包括党建工作的思维更新、效能提升、方式创新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互联网+”思维,提升工作层次。“互联网+党建”不仅仅是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在党建工作中加入互联网思维,更新工作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这是“互联网+党建”的内在要求和基础前提。“互联网+”产生很多新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对党建工作而言,以下几点尤为重要。一是客户思维,产业领域强调与用户保持沟通、分享与互动,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修正和更新产品,甚至邀请用户参与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应用到党建和组织工作中,就是要创造与党员干部群众时刻保持互动的机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根据党员干部群众需求提出改革举措,提供有效服务,创建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二是平台思维,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企业和用户之间随时随地沟通、分享、互助的平台。在党建领域,可以打造无数个这样的平台,组织内部、组织与党员、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之间无缝对接,随时随地共同学习、分享、沟通,实现在一个平台上平等参与,提升组织的活力、凝聚力、魅力和党员群众的参与度。三是大数据思维,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充分发掘用户行为信息,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判断,实现生产与服务的有效衔接。在党建工作中,可以通过对党组织、党员、干部、人才等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开发和运用,对党建工作开展更科学的分析,对党员群众进行更精确地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四是共赢思维,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既不意味线上企业就会全面取代线下企业,也不是意味线下企业需要自己投资网上零售平台,产业的发展规律是由竞争走向竞合,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党建工作中,在坚持传统工作优势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开放、兼容、透明的理念和先进技术,改进老办法,创新新办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党员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2、嫁接“互联网+”技术,提高工作效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赋予党建工作难得的发展机遇。运用好“互联网+”技术,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科学性。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应用:一是在党建宣传上提升效果,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增强宣传时效,拓宽宣传范围,扩大宣传影响,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在业务工作上提高效率,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简化工作流程,科学设计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节约行政资源,提供工作便利,比如,通过微信认领“微心愿”,网上交纳党费,人才评选网上申报,干部教育网络课堂,利用网络征求意见,等等,各个工作领域都可以进行积极探索。三是在决策咨询上提供数据支持,树立大数据的资源观,收集党建工作各项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各项分析,为领导提供参考,为工作提供依据,方便党员群众和社会单位使用。四是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增强广度和深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给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快捷周到便利的服务,

3、融合“互联网+”方式,创新工作样态。在党建工作中嫁接互联网技术,仅仅是把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更高层次的“互联网+党建”,是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创新出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在这方面,各地研究探索的还远远不够,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比如,探索建立党员管理综合系统,实现党员动态管理、党费收缴、组织关系接转等基础工作的智能化、现代化、网络化;比如,运用党组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宏观把握,实现组织管理智慧化;比如,深化干部教育网络学校,通过党组织与院校合作,录制上传教学课件,通过电脑或移动手机客户端,自主选择教学模式,随时随地网上选课学习。实行线上学习、线上积分,对党员登录学习情况进行网上动态考核,双向评价教学成效。比如,强化党建工作终端功能应用,用O2O理念线上线下互动(O2O,全称Online To Offline,又被称为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活跃党的组织生活,搭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良性互动平台,营造党员主动参与党内事务、党组织充分了解党员动态、党员之间随时沟通交流、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的良好氛围,实现党员活动智慧化。

4、整合“互联网+”资源,发挥统领作用。互联网有着强大的信息资源。党委要发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互联网资源是重要支撑。开展党建工作也不能就党建抓党建,而要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党建工作统领作用,这是“互联网+党建”的重要内容。一是整合工作资源,当前,“政府3.0”受到一些发达经济体政府的青睐,就是强调“以每个人为中心”,加大信息公布、利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等更便捷方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民众对政治的热衷度和参与感,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更多沟通与合作。适应这种趋势,各地加大推进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信息政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党建工作要避免于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就要与这些全局工作深入融合,无缝对接,有效整合资源,吸收先进成果,提升自身水平。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是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更重要的是发挥统领作用,整合党政机关、基层组织、民生服务窗口、网络运营商、金融管制系统等部门单位资源,做好归口管理和协调调度,形成工作合力。“互联网+”为有效整合这些资源提供了路径。三是整合人力资源,打破时空界限,建立常态互动渠道,实时保持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联系,合理吸收各方面意见智慧,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比如,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群众咨询、预约、评价和监督,让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基层党建工作,发出“好声音”,变“过路客”为“当家人”;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征求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征求意见,科学论证;比如,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上,用微信、易信、APP等开发服务项目,通过网络客户端上传需求,经过大数据平台整合,开展民意互动调查,整理党员群众关注热点,精确推送信息,提出工作举措,提高党建服务群众满意度。

五、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当前,“互联网+党建”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实践中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市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思维理念没有跟上“互联网+”发展。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传统党建工作方式,对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党建工作网络化就是买几台电脑、牵几根网线,或者是简单地将党建工作搬上网络、在网上运行,对网络办公不会用、不想用、不愿用。有的虽然建起了网站或局域网,但应用技术开发不多,工作方式转变不够,党务工作与信息网络还是“两张皮”。二是工作指导不够到位。“互联网+党建”是先进技术与工作领域结合的产物,既需要先进技术支撑,又需要工作创新支持,首要的是以技术引入为先导。实践中,党委部门对先进技术了解比较少,相关职能部门和处室对先进技术的推介不到位,制约了将业务工作与先进技术紧密对接,使互联网与党建工作不能有效融合。三是基础保障不足。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开发,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不足,延缓了对“互联网+党建”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推进“互联网+党建”不可操之过急、任意而为,必须在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加深对“互联网+”的理性认识和对“互联网+党建”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扩大成果。有四点建议:一是对党务干部进行“互联网+”知识教育。讲授“互联网+”基本知识,加强干部对“互联网+”的认知,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探索实践“互联网+党建”工作的主动性。二是积极推广介绍互联网技术。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探索,首先要了解可供利用的互联网技术。相关职能部门和处室要注重相关技术的学习、梳理,及时向其他部门和处室提供技术推介和服务。三是坚持试点先行。“互联网+党建”是一个开放和广阔的工作领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试点先行、点上突破、面上提升”的思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开拓,各个工作领域积极探索,不断扩大实践成果,整体推动党建工作水平。四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财政、公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多加强研究和工作设计,保障“互联网+党建”工作积极有效开展。